酉时戌时亥时类比
汉字是文化的基石,承载着的历史与智慧,蕴丰富的审美和诗意。俗语,更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着社会生活,富含深邃的人生哲理。譬如那句俗语:“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它揭示了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接下来,请听我细细道来。
在古代,没有现代的时钟,人们靠观察日落日出知晓时间。于是,便有了打更这一传统习俗。更夫作为那时的守夜人,肩负起报时的重任。他们两人一组,手持梆子和铜锣,每到一更时分便敲击提醒,使人们知道此时是何时辰,以防火灾或意外。
说到这打更的起源,虽无确切记载,但在《周礼》中已有类似记载。夜晚时分有人击梆巡行,即为夜间的报时方式。到了战国时期,“刁斗”被士兵用来夜间报时。因此推测,更夫这一职业最早出现在周代。
古代的白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两小时。夜晚更是被分为五更,每更间隔两小时。更夫的工作便是整夜巡视,每隔一更便敲击铜锣梆子提醒人们。这五个时间段不仅是时间的划分,也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和可能发生的事件。
一更时段是晚上七点到九点,此时人们刚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家休息并准备晚饭。家中妇女会点燃油灯,缝制衣物。这个时间段人们活动频繁,气氛热烈,便有了“一更人”的说法。
二更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此时大部分人都已入睡。家中妇女仍在灯下缝制衣物,此时打更之人会提醒人们熄灯入睡,小心火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