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配合比


本文探讨了清水混凝土的控制标准和制备技术要点,针对清水混凝土在施工中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详细论述,列举了清水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并分析了原因。对波地区清水混凝土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装饰混凝土、标准、技术要点、一次成型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国外已是一项成熟且普通的技术,而国内对清水混凝土的关注则是近几年的事。所谓清水混凝土,是指采用现浇工艺一次成型,且在拆除浇筑模板后不再作任何外部抹灰等工序,以混凝土自然色作为饰面的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清水混凝土的标准

清水混凝土的标准主要包括平整度、垂直度的控制,表面观感,颜色均匀一致等方面的要求。

二、清水混凝土的技术要点

清水混凝土在制备、模板选用、成品养护等多方面都不同于一般混凝土施工工艺,而且从建筑设计图纸到项目施工管理,清水混凝土都有一套独特的实现方案和技术措施。本文主要从混凝土制备方面谈几点看法。

1. 原材料选择

(1)水泥: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保证混凝土色泽一致以及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稳定,需要根据工程施工量预计拌制清水混凝土需要的水泥总量,选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水泥,并且最好采用同一熟料同一批号的水泥进行封存,专供本工程清水混凝土使用。

(2)粗骨料:所有石子均应选用同一产地、同一采石场、同一规格的产品。连续级配良好,同颜色,含泥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尽可能小。

(3)细骨料:要求固定产地、固定砂子细度模数、固定砂颜色。应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5以上,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尽可能小。

(4)掺和料、外加剂及脱模剂的选择都需要经过严格试验和筛选,确保与水泥和掺和料的适应性良好,且不同外加剂会对混凝土的色泽造成不同的结果,所以必须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外加剂。

2. 模板的选择

清水混凝土施工用的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不允许有变形,以保证结构物的几何尺寸均匀、断面的一致,防止浆体流失。模板表面要平整光洁,接缝要严密,不允许漏浆。

三、清水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为了减小清水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并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和耐久性,需要在拌合物流动性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用水量。

四、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养护

1. 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严格控制混凝土浇注厚度,并按照规定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表面质量。

2. 清水混凝土的养护:清水混凝土在模内的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48小时,以防止浇捣上层混凝土而污染下层已拆模的混凝土表面。拆模后的清水混凝土应覆盖保湿养护,以防止表面因失水而出现微裂缝。

五、清水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及原因分析

常见质量缺陷包括色差、蜂窝麻面、气泡、黑斑、花纹或粗骨料的透明层、表面泌水现象以及表面裂缝等。这些缺陷的原因可能与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模板选择及养护等因素有关。

六、清水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补

拆模后如发现表面缺陷应立即进行修补。清除浮浆和松动的砂子,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修复和嵌实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打磨光洁表面。

七、清水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

目前一般通过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讨论研究,在普通混凝土结构验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清水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垂直度、平整度等几何尺寸的允许误差、表面质量、颜色均匀等方面的要求。欲保证清水混凝土的质量优良,还需尽快制定有关清水混凝土的质量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