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首页的分类去哪了


在进行深入的需求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淘宝用户在进行网购时,经常需要反复对比产品才能做出购买决定。他们即便对比了同类产品,也常会在购买后才看到更合眼缘的产品,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淘宝的“有好货·推荐大赏”功能,作为商品排行榜,理应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找到优质同类产品的平台。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却发现该功能的使用体验并不理想。排行榜的不明显,信息展示不够直观,导致用户难以直接找到同类型产品的排行,增加了用户寻找优质产品的时间成本。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竞品分析。

我们将京东、拼多多和阿里巴巴作为此次的竞品。这三个APP与淘宝定位相似,都是全品类购物平台。其中京东的购物体量与淘宝最为接近。拼多多和阿里巴巴虽然面向的用户有所差异,但它们在购物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通过对22位不同年龄段、具有代表性的淘宝用户的调研,我们汇总了以下关键数据:

1. 大部分用户在淘宝上的月购买次数在2-15次之间,使用率非常高。

2. 用户在购买前几乎都会进行对比,对比的产品数量大多在1-5个之间,但也有部分用户会对比更多。

3. 一大部分用户表示在购买后才会发现更喜欢的同类产品,小部分用户表示为了避免后悔,购买后不再关注同类产品。

关于四款APP的排行榜展示情况,我们发现:

1. 淘宝APP的商品界面上,“有好货·推荐大赏”这个排行榜的展示非常不明显,缺乏醒目的字体和强调标识。

2. 京东的排行榜字体最大,并且有专门的排行榜logo,十分显眼。

3. 拼多多直接将排行榜放在显眼位置,并用红字强调排名。

4. 阿里巴巴虽然将排行榜放在次要位置,但商品性能更为突出;虽然字体较小,但也用红字进行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三款APP的排行榜都注重“销量”这一指标。在用户调研中,销量是用户购买前最关注的信息之一。基于用户货比三家的购物习惯和从众心理,销量是商品优秀与否非常直观的证明。淘宝的排行榜功能既没有强调其排行榜本身的优势,也没有直观地展示其推荐的依据,这使得这一原本能节省用户信息成本、提高成交量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针对淘宝的“有好货·推荐大赏”功能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如下:

1. 提高排行榜的显眼程度,采用更醒目的字体和颜色进行标识。

2. 优化排行榜的推荐逻辑和展示方式,使其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3. 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提高用户对推荐内容的认同感和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