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大坝数量众多,总库容巨大。其中,坝高超过15米的大坝有数万座,这些大坝在保障我国水资源调控和防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大坝已经运营了几十年,甚至更久。这些历史久远的建筑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自然老化和损伤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许多水库大坝出现了坝体渗漏、结构缺陷等隐患,严重威胁着大坝的安全以及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大坝安全的问题,坝体渗漏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各种物探技术成为当前技术人员的主要探测手段。

目前,常用的大坝渗漏物探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法类、电法类、电磁法类以及其他类。每一类别下都有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它们在实践应用中都有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以法为例,其中包括折射法、面波法等多种技术。电法类则包括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等。电磁法类则包括探达法、瞬变电磁法等。这些技术在大坝渗漏探测中都有广泛应用,但由于现场环境和大坝渗漏程度的不同,任何一种技术都难以单独实现对大坝渗漏路径的快速、精确探测。

我们需要从现有的物探技术中总结经验,开展新的技术研究,形成一套综合物探技术体系。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大坝渗漏快速、精确探测的难题,为保障大坝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以漳州某水库的渗漏检测为例,该水库于1975年建成,近期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在本次检测中,采用了武汉波动科技自主研发的BD-GPR-100M雷达进行探测。通过不同平台的数据分析,发现了坝体存在的脱空区、裂隙以及介质分层等情况,并准确标注了位置。这些数据的获取为后续的大坝维修和加固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