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感觉很累乏力没精神


随着立冬的脚步渐近,我国广大地区的温度逐渐走低,空气湿度也持续下降,许多朋友可能已经开始感受到身体的不适。

常常感到气不够用,胸口憋闷,每天都觉得疲惫无力,说话都嫌费劲,这些都是典型的健康问题——气虚。为何冬季气虚现象尤为明显呢?这是因为经历了春、夏、秋三季的消耗后,体内脏腑的阴阳已有偏衰趋势,再加上天气渐寒,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正气去抵抗外界的寒冷,能量的损耗更多。

扁鹊在《难经·八难》中提及:“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可见气的地位至关重要。中医认为气伴随人的一生,包括生长、发育、疾病、衰老、死亡,以及我们的情感变化。

由于气分藏于五脏,气虚证也随脏腑不同而各具特点。例如心气虚,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肺气虚则表现为说话无力、盗汗、失眠、心慌气短等症状;肾气虚则表现为乏力、精神不佳、容易腹泻等症状,尤其在老人中,由于肾气不足,容易患感冒,并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而脾气虚则表现为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

既然气虚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导致更容易受外邪入侵,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补气呢?针对五脏六腑不同的气虚证,补气有补元气、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之分。

对于补元气,推荐的材有人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大补元气的参、有“小人参”美誉的黄芪,服用这些材,可以使免疫力有所提升,能预防病毒、细菌感染,预防感冒等传染病。山是补气作用最齐全的食物,肺气、脾气、肾气都能补。白术可以入脾胃二经,有健脾益气之效,临床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当加班、劳累过度时,心跳加快,严重了就会心慌、气短,这是心气虚的表现。此时西洋参和红参就是首选。红参能补元气、补脾肺;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注意红参不宜与藜芦同用,热证的患者忌服;西洋参不宜与藜芦、白萝卜同用。对于脾气虚和补肾气,也有相应的推荐材如山和枸杞等。五味子酸温属固涩用于固表止汗等;韭菜子能温补肝肾。对于肺气虚弱可服用甘草加以益脾。除了通过材进补以外还可以结合穴位来调理气虚问题如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通过这些穴位能够辅助调理气虚引起的多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