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虾为何被禁养


2015年已经过去,回顾这一年的养虾业,许多养殖户经历了艰难的失败。这里,就北方养殖的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年终总结,观点纯属个人看法,未经全面考证,学术界的不同观点,不在此文讨论之列。

关于养殖失败的原因,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天气因素: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异常气候下,补苗成为了一种常态,但大部分情况下越补越差。大部分养殖户在立夏前后选此时放苗,但由于气候反常,大部分虾苗因低温遭受损失,存活的也成为弱苗。这使得很多养殖户从一开始就面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未放苗的养殖户选择观望等待气温回升,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池塘的水系统已经开始调整,无法等待气温适宜再放苗。苗场的所有育苗工作也是围绕这个时间段进行的,一旦出苗时间延迟,会导致苗池负荷过大,部分虾苗无法存活。这些困难使得养殖户和苗场陷入恶性循环,不断补苗,直至虾苗质量严重下降。

二、虾苗问题:除了天气因素外,“长不大”的虾苗也是一大问题。关于虾长不大的原因,很多人首先会认为是苗种的问题。然而我认为不尽然如此。遗传因素的影响固然存在,但在培育过程中感染病菌、寄生虫或物使用不当也可能是重要原因。其中水源带病菌可能是导致虾苗感染病菌的重要原因之一。虾农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肝脏亚健康、水系统失衡等,都可能影响虾苗的生长。

三、成肝期问题:在转型期或称之为“转肝期”,对虾的肝脏经历一个重要的过渡期。这期间要求所有调节措施都要围绕肝脏的成功转型进行。许多养殖者在这一时期由于不了解这一特点,盲目投喂饲料,导致对虾死亡。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