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用什么办法能改变
从2009年到2011年,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六卷本的长篇巨著《我的奋斗》,讲述了他四十年里的成长与生活。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了当下最受关注的作家,评论家眼中的当代大师。辉煌的背后,是他失去生活原本安稳的一切——爱情、友谊、家庭。他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存在的每一分,似乎都要付出失去一部分生活的代价。在这种艰难的平衡中,文学的力量变得复杂而沉重,一切仿佛都破碎成无法挽回的碎片。
在与媒体的对话中,克瑙斯高曾经坦言,从创作的第一天起,他便意识到了写作可能带来的后果。当破碎真正发生时,情感上的损害远比想象中更加难以弥补。他以近乎疯狂的速度书写着脑海中闪回的人生片段,文学与生活在他的笔下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他借助与酒精唤醒遥远的记忆,《我的奋斗》中少有轻松愉快的瞬间,痛苦成为克瑙斯高在作品内外都必须承受的创作情绪。
写作严重影响了克瑙斯高的生活。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3600页的六部自传体作品《我的奋斗》。在,《我的奋斗》奇迹般地卖出了50万本,被评论界高度赞誉。由于过多描述了私人生活,《我的奋斗》越是成功,克瑙斯高的生活便越是。他的亲友纷纷疏远这位作家,他自己也深陷于复述自我的深渊中。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出生于1968年,厚达三千六百页的六卷本自传体小说《我的奋斗1》于2009至2011年间出版,目前已被翻译成22种语言。在克瑙斯高的作品中,人生的苦难仿佛专横压制的独眼巨人库克洛普斯。他对抗的是从整齐划一的秩序中拯救出多彩的世界的。所谓悲剧,就是在这种抗争中被碾压得。在自传中,克瑙斯高写道:“我的墓志铭会这么写着:此地安眠着一个人,他万事能忍。最后他被挤压地粉碎。”
从写作开始的众叛亲离
对于艺术家而言,创作是一种对抗苦难的战斗。当艺术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创造的是一部作品时,他用以对抗困顿的支点也变得摇摇欲坠。我们要求艺术家的创作中必须包含某种真实——无论是情绪的真实、揭露社会的真实、人性的真实,或是艺术内部逻辑的真实。我们所能全盘接纳的,大多是与自身尚保持着一定距离的真实。如果文字中所反映的真实完全是私人生活的事无巨细的复刻,那么它所导致的很可能是众叛亲离的后果。
没有人愿意以裸的状态在作家的笔下。克瑙斯高的观察力有时令人畏惧。他观察飞机上的陌生乘客,然后用文字重新描述,从外观到细节,最后这些文字被印在书中,被更多读者阅读。在他的文字中,任何人(包括他自己)都无法保留隐私空间。他拒绝心理分析,因为心理分析可能揭示出的动机和情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远非几页纸所能描述清楚。克瑙斯高的文字工具只是视觉图像的反映:看到部分,写下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