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的背后是黄桃罐头


最近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囤热潮,其中连花清瘟、布洛芬等专有名词备受瞩目。而在北方居民的抢购清单中,一个异类悄然崭露头角——那就是黄桃罐头。

尤其在东北,黄桃罐头似乎拥有神奇的疗效,成为了人人信奉的“东北玄学”。原本备受欢迎的黄桃罐头,借着“桃过”的谐音,已然成为了今冬的抢手货。

有人甚至提议将黄桃罐头纳入非处方,还煞有其事地讨论起瓶装和罐装的哪个“疗效”更好。这种神奇疗效,虽无法用科学解释,但早已有迹可循。

这一切还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当时,由于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刚刚起步,东北人在冬季蔬菜水果的需求上,只能依靠地窖储菜、腌酸菜等传统方法,品种有限,受时令限制也很大。耐储存、易运输的罐头产品为吃货们带来了一线希望。

当时的轻工业基础薄弱,罐头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马口铁都需要进口,这使得罐头难以成为百姓的日常食品。到了1978年,罐头更是成为了走亲访友、探望病人的首选礼物,自家人只有在特殊场合才能品尝一番。

当身体不舒服,尤其是生病时,家人会买回一瓶黄桃罐头。那扎实而带有糖水的黄桃果肉,润泽了焦灼的,给人带来无比的踏实和满足。吃完后的玻璃瓶也不浪费,用来泡糖蒜、腌咸菜等。

到了90年代中期,罐头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水果罐头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黄桃罐头更是在众多水果罐头中脱颖而出。这背后有其特殊的种植历史和加工优势。种植黄桃的历史悠久,黄桃的存活能力也极强。在1970年后,辽宁成为黄桃的主产区之一。黄桃罐头的加工不仅能保留住本来的形态,还能在糖水的搭配下冲淡桃肉的酸味,仅剩含有桃香的甜蜜。与其他水果罐头相比,黄桃罐头的口感和味道都更能俘获人们的心。

除了美味之外,黄桃罐头在东北的兴起还带有一些“”的色彩。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大潮冲击下,东北人的内心充满迷茫,这时各种民间传说涌现。许多传闻中的方法里都出现了黄桃罐头的身影,背后不乏有商家的推动。人们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购买黄桃罐头。玄学爱好者还对此做出合理解释:自古以来桃就是驱鬼辟邪的神物,而黄桃的颜色和财神一样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