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敬畏之心的人很厉害


《菜根谭》中有言:“自天子至庶人,未有无所敬畏而不亡者也。”这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敬畏之心,乃人生之大宝。

谈及敬畏,并非害怕或恐惧,而是源于内心对信念的尊重,一种态度,一种力量。这份敬畏,让人不至于因自负而失去自我控制。

试想,如果一个人天地不惧,万物不敬,那么他可能会让冲动支配行为,让情绪失去控制,最终让生活变得如脱缰野马,肆意妄为。这样的人,其实是在自我损害。

做人做事,必须心存敬畏。敬天地,敬众生,敬自己。只有如此,才能坦荡于,问心无愧。

曾有一句话说得好:“无视规则,悲剧就在所难免;不去维护规则,故事就会变成。”这话说得正是敬畏规则的重要性。在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敬畏心去,人可能会变得自以为是,不靠谱。

孟子曾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虽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规则,也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聪明人懂得去适应规则而不是对抗规则。遵守规则与改变规则,其实并不冲突。如果能变通、懂得改变,就会逐渐尊重并敬畏规则。季羡林在《留德十年》中感叹:敬畏规章,才会有公平正义。

做人更是如此,要对世界万物怀揣敬畏之心。这样对待一切,都会有一种柔软的心肠,慈悲的心境。在现实里,就会懂得善待一花一草,一虫一蚁。有敬畏心的人,更有爱心,更有慈悲心。

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如果一个人总是太过骄傲,瞧不起别人,其实是在断自己的后路。真正的君子,懂得敬畏天地人间,也知道敬畏人心。

在《生存启示录》中说:“一个人或倘若没有敬畏之心,是很可怕的。”我们要坚守做人的底线,活出个人的姿态,真正有所敬畏、尊重、遵守规则。这样一边得到他人的认可和信赖,一边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活出越来越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