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开公司的都是什么人


昨日,我在海南的朋友分享了他的一个农场经历。他提到有两位来自我们本地的农场主前来拜访,他们都在农场拥有上千亩土地,且近期在农场附近购置了房产和电动车。

听到他们的经历,我感慨万分。这些农场主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他们凭借勇气和决心在农业领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回想自己连队工作的那些年,上世纪90年代农场种地并不,单位便采取定额面积承包的方式鼓励农户承包土地。许多人因为担心亏损而犹豫不决。

对于那些敢于承包土地的人来说,机会往往随之而来。定额面积承包其实是一种简单的模式,只要按照单位规定的生产管理环节完成任务,如定时定苗、打顶等,年底便能获得相应的管理费。单位也会提供一定的生产管理费用支持。

有一个胆大的农户,他承包了五个定额的土地面积,即300亩地。尽管辛苦,但他坚信只要按照生产管理标准跟进节奏,哪怕管理稍有欠缺也无妨。结果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他成功地挣到了钱。

而那些不敢冒险的人则失去了这个机会。开垦家庭农场就像是一场,它富了一批敢于尝试的“先吃螃蟹”的人。同样,上世纪90年代,连队周边还有许多未开发的土地,团场鼓励人们开垦荒地,签订合同,期限长短不一。有人勇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垦荒地,投资进水通道,最终获得了成功。

农场连队的也催生了一批富有的人。机车和农资的经营者中不乏成功人士。随着的开放,个人可以购买机车和农资,有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购得大马力机车甚至采棉机,最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竞争也随之而来。农资店面的增多使得经营变得更加艰难,但成功的关键依然在于商品质量、商品价位以及服务。有人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生意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