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和瀑布开发的区别


瀑布模型和敏捷开发是软件开发的两种重要方法,各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瀑布模型遵循预先计划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顺序,而敏捷开发则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详细解答:

瀑布模型和敏捷开发在软件开发领域都不是新概念,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探讨。

瀑布模型是最典型的预见性方法,步骤成果是衡量进度的方法,例如需求规格、设计文档、测试计划和代码审阅等。其主要问题是严格分级导致的自由度降低,以及在项目早期作出的承诺难以适应后期需求的变化,这种情况在需求不明确或可能发生变化的项目中尤为明显。有论文统计显示,瀑布模型是造成70%软件开发失败的原因。尽管如此,瀑布模型在2B的传统企业系统中仍然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大型项目或外包项目中。其优点在于阶段清晰、时间顺序严格、环环相扣以及黑盒模式。

相比之下,敏捷软件开发则是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通过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敏捷开发更适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它可以使软件更快地交付价值、降低风险、适应变化、保证质量、持续改进,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团队满意度。敏捷开发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难以进行准确的资源规划、定义“轻量的”或必要的文档、把握整体产品的一致性等。

瀑布模型和敏捷开发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在当下这个多变的环境中,大部分项目可能更适合采用敏捷开发,但仍有部分确定性强的项目适合使用瀑布模型。对于想要转型敏捷开发的团队,可以选择使用敏捷管理软件来更好地管理项目。在选择开发方法时,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