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散热功能在哪里设置
不久前,某手机厂商推出了一款采用全新台阶式立体散热系统的手机。这种设计巧妙地将VC散热板与金属中框完美结合,创新地扩大了VC散热板的面积,实现了高效的手机降温效果。
很多人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会发现屏幕或后壳温度过高,不得不停下使用让其冷却。那么,究竟为何手机在高强度工作时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又是如何散发出去的呢?
手机的许多关键部件,如处理器、电池和摄像头等,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主要是由于材料内部的声子和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焦耳热。作为便携式设备,手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高度集成各种元器件,这也加剧了内部热量的积累。
研究表明,电子器件内部温度每上升10摄氏度,其可靠性就会降低50%。在电子器件失效的各种因素中,高温是主要的魁祸首,因此高效的热管理对于确保手机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手机的热管理装置可以分为热扩展装置、热界面材料和热沉装置三部分。
首先来看热扩展装置,它如同一种“膜法”,能够将局部热点产生的热量快速扩展到更大的散热表面进行冷却,有效缓解手机局部过热问题。这一过程通常会借助石墨、铜板等具有高导热率的散热膜来实现。石墨散热膜作为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层状材料,因其独特的蜂窝状结构,具有很高的面内热导率,能迅速将热量扩散。相较于金属,石墨还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好的柔韧性,能完美适应手机内部复杂的结构,已成为手机中的主流热扩展材料。
接下来是热界面材料,它们扮演着跨越界面“桥梁”的角色。在手机内部,各个热源和热管理部件之间并不完全接触,导致接触热阻成为手机散热的重要障碍。热界面材料恰恰能够填充界面间的间隙,建立热输送的桥梁,显著改善接触界面之间的传热效果。手机中常用的热界面材料包括导热硅脂和导热橡胶垫,它们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薄的厚度,有效地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最后是热沉装置,它们就像是热量搬运的“搬运工”。在手机中,热沉装置通常采用热管或均热板。这些装置通过内部填充液体的循环流动,实现手机内部热量的有效传递和散发。其中,热管中的液体在受热后气化成蒸汽,将热量通过管道传递并散发出去,冷凝后再回流,如此循环往复。均热板则在二维平面内实现高效传热,大大提高散热效率。这些热沉装置属于被动散热技术,无需额外能源供应,紧凑的设计非常适合手机这种小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