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对联大全经典


众所周知,汉语独特的语言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催生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四种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词曲赋”。

这些文学形式虽各有特色,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独特的文学形式,包括现代的小说和散文,都能在“诗词曲赋”的框架下找到源头。就连独特的对联艺术也不例外,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诗词曲赋”。

对联,是中文语言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我们又称对联为“桃符”。

简单来说,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文学。据《对联的发展史》记载,对联的最大特点是言简意深,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和结构相同。

尽管有人可能对“诗词曲赋”与对联的关联感到困惑,但据《文学史》所述,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可以说对联与“诗词曲赋”有着紧密的联系。

尽管对联的起源与“诗词曲赋”密不可分,但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它的门槛相对较低,只要识字并了解对联的基本要求规范,任何人都能尝试创作。

对联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文学形式。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品茶聊天,你出上联,我对下联,偶尔碰撞出火花,创作出绝句,然后互相鉴赏、交流、进步,这种娱乐方式比现代的玩手机、逛街要高雅得多。

例如,在大清雍正年间,有一位王家以对联择婿的故事广为流传。她出上联,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丈夫早逝后,她成了寡妇。在改嫁时,她再次以对联择婿,出了一则上联:“昨日今日明日,日复一日”。一个木匠通过对出下联:“早餐午餐晚餐,餐外加餐”,赢得了王家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