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的区别


对于上市险企而言,今年最大的焦点无疑是会计准则的切换。特别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的更新下,险企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特别是在那些已上市的保险公司中,平安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对于新的会计准则率先作出了响应和调整。

五年前,平安便开始了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工作。对于新任CFO张智淳来说,新保险合同准则的切换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她看来,虽然新会计准则的切换对保险合同的负债计量和财务报表的列报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实质上并未改变公司的业务核心。新保险合同准则的实施使得收入确认方式发生了变化,从一次性全额确认为收入转变为在整个保险期间逐期确认收入,并剔除了其中的现金价值成分。旧准则下的“保险业务收入”也转变为新准则下的“保险服务收入”,这在数字上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平安为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收入数字出现了大幅下降。

张智淳强调,这只是数字上的变化,实质上,保险业务的核心并未改变。新准则下,虽然投资端对净利润的波动影响有所加大,但资产负债的联动管理变得更加紧密。为了引导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公司的长期经营表现,平安引入了营运利润这一指标,从长期运营的角度来看,营运利润的波动明显较归母净利润更为稳定。

随着新保险合同准则的实施,净利润与营运利润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背后的原因在于资产负债的联动管理更加紧密。在新的会计准则下,负债端的即期收益率曲线波动对净资产的影响加大。对此,平安通过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来降低净资产的波动性。

虽然新会计准则带来了一些变化,如剩余边际变为了合同服务边际(C),但平安对长期价值的关注并未改变。张智淳认为,这些变化无疑对公司财务精算运营带来了挑战,需要公司内外去理解和适应新的指标体系。但长期来看,公司的产品策略方向与引导价值经营的考核导向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