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msn空间的照片
时光荏苒,忆起十年前的“MSN”,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微软的那款流行即时通讯软件,它象征着潮流,让人能结识诸多国际友人。而如今,当“MSN”再次被提及,不少人则联想到足球界中巴塞罗那的三巨头(梅西、苏亚雷斯、内马尔)。这两者的联系,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回首2000年7月17日,MSN凭借超过2亿的用户数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站。五年后的2005年,它以全球市场份额领先的即时通讯软件身份进入。仅仅十多年后,MSN Messenger在2014年便离开了市场。随后,在2016年6月7日,MSN中文网也停止了简体中文服务。
MSN从兴盛到衰落的步伐虽快,却似乎在业界的预料之中。它淡出人们视线已久,即便在“白领”中的使用也逐渐减少。当初MSN给人的印象多与“职场”、“白领”等标签相连,被视为“高端”的代表。但这种高端并不意味着好用。
白领本身的定位就相当有限。而在功能设计上,MSN更像是专为办公而设计,但其办公效率未必超越QQ。这种定位导致MSN失去了大量的潜在用户,其中包括未来将成为互联网主力的年轻人。失去这些年轻人,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的市场。
观察现今的社交软件市场,不难发现那些精准定位某一人群的软件往往只能昙花一现。例如,定位于学生的人人网。而那些能够吸引过亿用户的软件,通常不会给自己的目标用户设定太多限制。因为限定一部分用户的往往也会失去更大的市场。
人的活动场景不仅限于工作,也包括生活。MSN作为一个纯粹的即时通讯软件,主要被用作工作时的工具。这种设计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他们既需要工作工具也需要娱乐工具。许多白领选择在MSN之外寻找新的工具,如功能更丰富的QQ。
随着移动化的浪潮席卷全球,MSN面临着WhatsApp等应用的冲击。在市场,微信等应用更是对其造成了巨大压力。(尽管MSN在用户体量上或许不占优势,但它的退出仍标志着一种趋势的改变。)
内外交困:弃婴与外企的双重困境
微软的主业是操作系统销售,MSN作为非主营业务的一环,其得到的支持有限。当MSN逐渐走下坡路时,微软推出了Skype作为其替代品。自2013年起,除了市场外,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关闭了MSN的即时通讯服务,转而采用Skype。这一连串的动作让MSN陷入了被抛弃的境地。
在国内市场,MSN作为一家外资企业也面临诸多限制。其进入市场的前提是与中资公司五五分半占股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近年来等外企进入市场时也受到类似的制约。
制度与资本的束缚让MSN中文网举步维艰。
移动化的终结:MSN告别历史舞台
尽管微软在2014年对MSN门户主页进行了改版尝试,但当时移动化趋势已日益明显。相较于MSN的门户主页,四大门户网站的阅读量都在下降。无论是白领还是其他用户,他们的阅读习惯已经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
在这样的趋势下,无论是公众号、新闻客户端还是其他阅读平台都占据了人们的碎片时间。即便微软将门户主页做得再好也无人问津。此外MSN主页没有合理的导出功能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
鉴于必应搜索仅有约0.8%的市场份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MSN门户主页的失败。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市场的缩影在全球范围内MSN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让我们在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里告别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