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人生没有意义活着好累


《奇葩说》曾探讨一个引人深思的辩题:如果30年后的你给现在的你寄来一封人生建议信,你会打开它吗?

看到这个辩题,相信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当然要看,或许能避免走弯路,更快地走向成功。”梁秋阳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就算真的看了那封信,现在的他也未必能理解和认同其中的智慧。毕竟,人生的十年光阴不仅仅是简单的逻辑累积,而是由这十年里每一天的生命体验所组成的。

梁秋阳的话,是否让你想起了那些苦口婆心劝诫你的父母?他们的话语,就像那封来自未来的信,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经验。孩子们在面对父母这样的劝诫时,往往会面临两种选择:听从或是嗤之以鼻。那么,如果选择了听从父母的话,会发生什么呢?

以李雪琴为例,她在《脱口秀》上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觉得她虽然凭借“丧”的表现走红,但她作为北大毕业生,说出“丧”并不正常,因为学霸们总是私下比别人更努力。但实际上,她是真的感到沮丧。从小,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她的生活失去了自己的色彩,这让她倍感痛苦。她曾在家中因情绪崩溃想要。

在北大这样的学府,并非只有李雪琴面临这样的问题。曾有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只是按照他人的逻辑活下去。这种现象被称为“空心病”,与抑郁症有相似之处,但物对其无效。

患有“空心病”的人,往往外在条件优秀,特别是在学业或事业上。但他们的内心却感到空虚,不知道为何而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何在。这导致许多优秀人才出现厌学、退学、、等情况。

徐凯文老师在与患“空心病”的学生交流时发现,他们之所以会患上这种病,是因为父母和老师没有让他们看到一个人如何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他们从小听从父母的话,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虽然这让他们获得了很多好处,但也剥夺了他们参与人生的。

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感到迷茫和无意义,我们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建议。主动创造自己的内在动机。心理学家Vallerand表示,动机和激情能够驱动我们对生活产生渴望。找到你喜欢做的事情,当你全心投入并获得满足感时,那就是生活的意义。用正念疗法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当你关注每一刻的微小变化时,你会发现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制定简单的计划并坚持完成,提高你对生活的掌控感。如果情况严重,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