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酱油批发直供厂
酱油,被誉为华夏之味,不仅是味觉的基础,更是承载千年文明的象征。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塑造了酱油丰富多样的面貌。在北方,酱油承载着古法的传承和家乡的记忆;而在南方,酱油及其衍生品的庞杂程度体现了一种文化高度。虽然酱油起源于北方,但在开放后,南方酱油率先搭上了工业化的浪潮,规模上反压北方一头。
近日,南北方酱油企业齐聚一堂,围绕市场竞争与产业未来在“2024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展开深度探讨。当前,南北派酱油面临着新的挑战——行业整体增速开始回落,进入存量阶段。其中,“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营收负增长,南北两派的未来走向充满变数。
为何会有南北派酱油之分?这反映了南北方地域文化、气候环境以及历史传统对饮食习惯的深刻影响。北方酱油色泽重、口味偏咸,体现的是厚重感;而南方酱油色泽红亮、口味偏甜,体现的是细腻与丰富。尽管口味和生活习惯在不断变迁,但人们对本地酱油的情怀依旧深厚,这也支撑起了区域性酱油的生命力,成为“酱油南北之争”的根源。
长时间以来,“一方水土,一方酱油”的局面相安无事。以前,我国酱油以散装、区域化供应为主,其中白牌、低品阶酱油占据家庭消费主流。在开放大潮推动下,南方食品产业迅速崛起,率先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南方酱油企业开始打破区域边界,向周边乃至北方市场拓展,出现了海天、厨邦等全国性酱油品牌。以海天为例,其在早期就敏锐地抓住了工业化升级改造的机遇,为产品畅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南方酱油还迎来了技术升级的机遇。从日本传入的高盐稀态工艺更契合南方气候,获得了南方企业的青睐。这种工艺生产的酱油原料利用率高、香气浓郁、口感醇厚,比传统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有着诸多优势,适用于生产中高端酱油。
区域性酱油厂在面临全国品牌竞争压力时面临困境,淘汰率高达90%以上。由于国人在口味上具有地域性偏好,北派酱油并未就此消亡。消费者在购买酱油时,依旧只认本地,不认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