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头晕目眩是什么原因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夜好眠后,醒来时却感到头脑昏沉,甚至伴随头晕。

许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却忽略了低血压的影响。

《生命》采访了专家,为你解析低血压如何导致头晕,并特别提醒你,春天是血压波动的关键时期,需特别注意。

受访专家包括: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医师、南京中医大学副校长 方祝元

北京大学医院心内科医师 刘健

起床后头晕,可能是低血压的“信号”。早晨从睡眠状态转入清醒状态的过程中,如果立即起身穿衣、洗漱,身体可能无法适应,血流较慢,无法及时为大脑输送氧气,就可能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

性低血压在临较为常见,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研究显示,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近三成患有性低血压,如果同时患有高血压,患病率更高。

为了避免跌倒等意外,起床时一定要动作缓慢。尤其是老年人,建议在睡醒后等待3分钟再坐起来,然后在床边坐3分钟再慢慢站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性低血压的发生。

若出现性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虚弱、晕厥等,应尽快下蹲、坐下或躺下,帮助维持血压。

以下原因也可能导致起床后头晕:血粘度增高、颈性眩晕、后循环脑缺血以及心源性头晕等。

清晨是每日血压的“第一道坎”。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天中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清晨时分,人们开始活动,交感变得兴奋,血压升高,为各个脏器提供更多的血液供应。而夜间和次日清晨则相对较低。但有些老人和高血压患者在昼夜交替时,血压调控机制可能失灵,出现血压晨峰现象。此时需特别注意血压的监测和控制。

春天的到来伴随着气波动,寒冷容易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和波动,可能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这种血管收缩可能会减少心脑的供血量增加发病风险。因此春天稳住血压至关重要。为此气象学家研究发现两个与血压波动相关的规律以及提出了应对措施建议:注意保暖避免血压波动;饮食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重点;坚持适度的锻炼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长时间如厕保持通畅防止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