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涂装的施工工艺


钢结构知识详解

耐候钢是一种含有磷、铜、镍、铬、钛等金属的钢材,其表面形成保护层以提高耐腐蚀性。其低温冲击韧性也比一般的结构要好。

热浸锌是一种常见方法,通过将除锈后的钢构件浸入高温融化的锌液中,使钢构件表面附着锌层,达到蚀的目的。热浸锌的优点是耐久年限长、生产工业化程度高、质量稳定,因而被大量用于受大气腐蚀较严重且不易维修的室外钢结构中,如输电塔、通讯塔以及轻钢结构体系中的压型钢板等。

热喷涂铝(锌)复合涂层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先对钢构件表面进行喷砂除锈,然后用热源将铝(锌)丝融化,并吹附到钢构件表面,形成蜂窝状的铝(锌)喷涂层,最后用涂料填充毛细孔,形成复合涂层。这种工艺对构件尺寸适应性强,但喷砂喷铝(锌)的劳动强度大。

涂层法蚀性虽不如长效蚀方法,但成本低,多用于室内钢结构或相对易于维护的室外钢结构。其施工的第一步是除锈,要求高的涂层一般多用喷砂喷丸除锈。涂层的选择要考虑周围环境,不同的涂层对不同的腐蚀条件有不同的耐受性。

阴极保是另一种钢结构方式,通过在钢结构表面附加较活泼的金属来取代钢材的腐蚀,常用于水下或地下结构。

钢结构的方式还包括蚀涂料、各种工艺形成的金属保护层等。根据《工业建筑蚀设计标准》GB/T 50046-2018,防护层的设计使用年限分为低、中、长使用年限和超长使用年限。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排水设计、边角设计、避免双金属设计、焊接设计等,以减少腐蚀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蚀涂料,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蚀效果。

蚀涂料是最常见的钢结构方式。新建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在其服役期内需要更新几次蚀涂层。底漆、中间漆和面漆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底漆主要起到封闭钢材、增加附着力、填平等作用;中间漆主要增加涂层的总体厚度,提高整个涂层的性能;面漆主要起到装饰和保护作用。根据GB/T50046-2018的规定,钢结构的表面防护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国内外钢结构桥梁通常采用“底涂+中涂+面涂”的体系。常见的底漆有醇酸防锈漆、无机富锌底漆、环氧富锌底漆等;中间漆有环氧云铁中间漆等;面漆有丙烯酸漆和氟碳漆等。每种类型的油漆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用途。

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涂料、涂装遍数、涂装间隔、涂层厚度均应满足设计文件、涂料产品标准的要求。涂层厚度的检测可以采用涂层测厚仪进行,同一构件应检测多处,每处的数值为多个相距一定距离的测点涂层厚度的平均值。

钢结构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多种方法和工艺。了解这些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钢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