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婚宴上的白酒拿走什么讲究
进入五月份,随着的缓解,大多数的酒店餐馆已经重新开业,许多朋友也开始恢复了正常的社交生活,如坐席饮酒的场合也逐渐增多。本文旨在分享一个与饮酒文化紧密相关的胶东民俗故事。
在山东,饮酒规矩繁多,尤以婚宴最为讲究。现代的婚宴大多在城里的酒店举办,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婚宴上的酒桌文化仍然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主桌,坐的都是贵宾,婚宴的规矩主要体现在主桌的礼仪上。主桌的酒喝得好,整个婚宴的气氛就算成功了一大半。
在烟威地区,主桌上一般包括这些人物:男方家族中派出的长辈(主副陪),新娘家的代表即“送客”人。那么,“送客”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民国版的《牟平县志》记载,“送客”是指在新郎迎亲时,女方派来送新娘到男方家的代表,通常是两个人。他们需要从女方父系家族的男丁中选取,年纪要比新娘大,最好是平辈人,即新娘的哥哥或堂哥。如今独生子女较多,选择标准也有所放宽,有时异姓表哥或同姓长辈也可担任此职。
这些“送客”人在婚宴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任务不仅是代表女方父母发表简短讲话,更是酒桌上的重要客人。他们的位置在主桌上是特定的,酒也主要是为他们而设。
对于送客的人来说,饮酒是重要任务之一。婚宴上的酒文化十分丰富,不喝不行,喝少了也不行,喝多了更不行。在其他宴会场合,不想喝酒的人可以推辞,但在婚宴的主桌,推辞则显得不合时宜。送客人如果不喝酒,会让男方感到扫兴;如果喝少了,会让人感觉量小;如果喝多了,容易失态。在过去,送客人的酒量被视为女方家族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