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表达是一种被低估的能力


表达之力:被低估的沟通能力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我们似乎渐渐遗忘了一种珍贵的能力——深度表达。如今,“深度表达”似乎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三行以上的文字可能被轻视为“小作文”,显露真实情感可能被戏称为“矫情”,就连“文艺青年”这一词也背负了不应有的嘲讽意味。因为担忧他人的误解与批评,很多人选择压抑内心的真实感受,不敢轻易展现自己的深度思考。这种现象不仅限于文字表达,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有人担忧自己是否正在变得“笨”。观看过多的短视频后,发现自己脑海中的想法难以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面对这一现象,博主@凯尔特柚指出:我们的表达空间被局限,因为我们所接触的语料库越来越模糊、重复。看似每天接触大量内容,实则都是流行文化的重复产物。这些同质化的内容压缩了我们的日常词汇量,使得我们难以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真实的情感表达不应该被嘲笑,无论长短,无论感性或理性。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是一项被低估的能力。当一个人能够完整、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就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引发真正的思考,并为自己争取机会。表达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展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法。

1. 珍惜每一个表达的念头。表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灵感和表达欲望。无论是随手记录还是通过视频表达,都是积累的过程。

2. 勇于面对否定和误解。遭遇否定和误解时,可能会感到不适,但我们应该勇于捍卫自己。越清晰坚定地表达自己,越能自在地与世界相处。

3. 多读优秀的书籍作品。阅读可以扩充我们的语言库,使我们表达时更为精准。

4. 寻求非批量生产的观点和洞见。如观看访谈、纪录片,听取播客、演讲,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打开思维,获得启发。

5. 有意识地练习深度思考。遇到信息时,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深入挖掘,质疑反思。写作和辩论也是很好的方法。

情感是人类最宝贵的部分,感受、抒情、学习、思勇敢地表达自己,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变得丰富、独特。敢于表达自己的人,正是拥有了被低估的能力——深度沟通的能力。让我们珍视这份能力,用真实的表达塑造自己,与世界对话。

图丨视觉

监制 | 李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