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耗率怎么得出来的
电力网络中的损耗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经济指标。在整体电网中,大约80%的电能损耗分布在10kV和0.4kV的配电网中。随着分布式电源、非线性负荷的增加以及单相负荷分布的不均衡,配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逐渐凸显。
各级供电企业在生产营销工作中,需要进行配电网的线损计算、统计、分析与考核,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配电网的损耗计算分为理论损耗计算和统计损耗计算。其中,理论损耗计算虽然精度较高,但传统方法需要大量简化,如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等,虽然这些方法的基本能满足工程需要,但在实际中广泛应用的是精度相对较高的潮流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理论损耗计算方法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改进潮流法、人工智能算法等。随着配电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理论损耗计算模型纳入了更多影响因素。
配电台区关口表及其户表采用了全波计量方式,这种方式能够真实反映波形畸变产生的电量偏差。传统的线损统计方法无法分离出谐波附加损耗、三相不平衡附加损耗、供电电压偏差损耗等,无法实现更精细的线损治理。
针对这一问题,一种配电台区理论电能损耗计算方法被提出,该方法考虑了电能质量因素。该方法包括采集配电台区低压线路各层级监测点、户表和台区关口处数据;按照附加损耗类型,逐级计算配电台区低压线路各种附加损耗值;基于台区关口处的采集数据计算配电台区变压器的各种附加损耗值;最后计算配电台区各种理论附加损耗值。其中,附加损耗包括:谐波损耗、三相不平衡损耗和供电电压偏差损耗。这种方法能够从总电能损耗中分离出电能质量扰动引起的各种附加损耗,为线损治理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资料。提出了一种配电台区理论电能损耗计算系统,包括采集模块、低压电路计算模块、变压器计算模块和累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