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可行产品MVP
有一个企业家,他的业务主要做建材生意。某天接到了一个非洲的订单后,他发现那边市场潜力巨大,许多国外企业对此也十分感兴趣。他们紧急召开董事会讨论决定,要去开拓非洲市场。他们过于急切地做出了决定,没有像王晓芳提到的那样先进行小规模的试点尝试——“最小可行性产品”。结果投入之后才发现实际状况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一次轻率的决策导致公司损失了四千万。这一惨痛经历告诉我们价值假设判断的重要性。这一案例提醒我们,老业务应该为尝试新业务的风险买单,这也是他们必须承担的责任。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最小可行性产品(MVP)”这一概念。
MVP是由Eric Ries在其著作《精益创业》中提出的概念。简单来说,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迭代更新直至产品稳定阶段。MVP是创业团队进行快速验证、试错的重要工具。虽然大家都了解MVP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忽略其重要性。只有真正实行起来才会发现其中的关键所在。本人也是在创业实践中才真正接触并实践MVP原则。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实验来快速检验产品或方向是否正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假设得到验证,再投入资源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如果没有通过验证,就及时调整方向避免损失扩大。
让我们来看两个案例。首先是“今夜酒店特价”的创始人任鑫的故事。在初创阶段,他们主要参考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模式并面向商旅人士提供服务。在实际运营中他们发现订单量远远低于预期。尽管一开始他们认为方向正确并认为是执行问题,但半年后意识到最初的价值假设存在问题。如果他们一开始不急于投入大量资源而是先进行小规模实验以验证用户需求可能会避免这一损失。接下来是大众点评网的创始人张涛的经历。他花费三天时间创建了大众点评网的最早版本虽然简陋却成功验证了他的想法——用户是否愿意在网上对饭店进行评价?这个简单的实验为他们后来的商业模式奠定了基础。当他们想切入餐馆订位服务时采用MVP策略快速验证需求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减少了风险成功地在上海市场落地了这一服务并计划进军北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