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与接收目标教案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生物分类的依据。
2. 尝试对植物和动物、真菌进行分类。
3. 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2. 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掌握分类技能。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感受科学学习方法的魅力。
【重点难点】
尝试对植物和动物、真菌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准备A4纸,每组共2张分类的生物名单,未分类的生物名单(可循环使用)。
2. 准备各类植物的标本,如玉米种子、向日葵种子、松球、水绵、苔藓、肾蕨等。
3. 分类卡片,包括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分类依据,并贴上磁条,便于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任务。
4.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在家长陪同下采集各类植物和动物的标本。
【自学案】
1. 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会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从而确定它们的分类。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 根据植物是否能产生种子,可以将它们分成两大类:能产生种子的植物为种子植物,另一类则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称为孢子植物,后者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则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3. 种子植物中,有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称为被子植物;有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称为裸子植物。
4. 在被子植物中,一种叶脉是网状叶脉,胚有两片子叶,称为双子叶植物;另一种叶脉是平行脉,胚有一片子叶,称为单子叶植物。
5.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特征外,还要比较动物的功能特征。
6. 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则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例如真菌可以根据其形态结构特征分为霉菌和酵母菌等类群。
【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小游戏“谁有一双火眼金睛”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白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二、任务一对植物进行分类
1. 教师介绍准备好的植物标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标本,依据教师提供的分类依据进行植物分类。
3.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依据。
三、任务二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要求学生选择合理的分类依据进行动物分类。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任务。
四、任务三对真菌进行分类
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真菌的分类任务。
五、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检测案中的题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巩固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