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


一、成就目标的概述

成就目标,也称为目标定向,它揭示了个体对成就情境的一种认知倾向。这一概念源于社会认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德韦克对此进行了综合和深化。他认为,人们对能力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两种观念:能力实体观和能力增长观。

二、能力实体观与表现目标

持有能力实体观的人认为,能力是固定且不可改变的特质。这类学生倾向于设立表现目标,他们的主要动力是避免被人看不起。他们通常会为了获得高分、得到老师的赞许或证明比别人强而努力学习。例如,小兰在考试中追求好成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就是一种表现目标。

三、能力增长观与掌握目标

与能力实体观不同,持有能力增长观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技能培养来加强的。这类学生更倾向于设立掌握目标,他们会探索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和提高技能的任务。例如,小明更关注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他努力学习是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

四、成就目标研究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仅仅注重分数和其他奖励。学生应该明白,学习是为了真正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为了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强调任务的价值和意义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成就目标。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并非相互排斥,一个人可以同时出于内部兴趣和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追求某一目标。

五、评价胜任力(成功)的标准

在评价一个人的成功时,主要有三个标准:任务标准主要看是否完成活动任务的要求;自我标准是看是否比自己以前做得更好;他人标准则是比较在中的表现。持掌握目标的个体通常倾向于采用任务标准或自我标准来评价自身表现,而持表现目标的个体则更倾向于与他人比较,根据他人标准来评价自己。

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