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存货多少不会被预警
在会计工作中,存货的管理和核算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存货种类繁多,包括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等,还有在产品、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由于其涉及的领域广泛,也就增加了出现异常状况的可能性。某些财税工作者可能会对企业的存货账载金额为负数感到困惑。但请相信,这样的预警指标是基于实际业务现的异常情况而设立的。下面,我们将从财务分析与涉税风险疑点两个方面来解读这一问题。
一、财务分析
从常识上讲,存货金额为负似乎难以理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却有多种原因。常见的情形包括:
1. 可能存在大量货物已到但未到的存货未暂估入账的情况。当这些存货被销售或加工生产时,往往会同时结转营业成本,导致存货出现贷方余额。
2. 存在人为抬高结转成本价格的情况。为了调节企业的会计利润或达到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等目的,可能会人为提高入库商品的估价,从而抬高加权移动平均单价,多转成本。也有可能随意提高结转成本金额。
3. 可能存在人为多转存货数量的情况。记账凭据上的结转数量可能与原始凭证上的数量不一致,造成成本的多转。
4. 企业财务核算可能存在混乱现象。有些企业在存货成本的结转上会根据销售收入的实际情况来估计毛利率进行结转。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如信息已经获得但未及时处理等,导致账务处理的混乱。存货期末余额为负的原因较多,财务人员需及时查找原因,以防范税收风险。
二、涉税风险疑点分析
在涉税方面,存货问题也隐藏着一些风险疑点:
1. 可能存在企业通过多结转营业成本来减少或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为了降低应额,企业可能会通过调整成本费用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2. 当货物到达但未到时,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可能未进行调整。如果这种情况涉及的金额较大,会导致企业所得税时间性差异需要调整的金额也较大。为了延迟缴款,企业可能不会对这部分金额进行调增处理。
3. 企业财务核算混乱也可能导致申报的随意性增大。有些企业可能会根据老板的意图来调整税款缴纳金额,甚至采取倒推成本结转金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