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显示三天可见是不是被拉黑了


-01-

有一天我注意到微信提示更新,出于好奇,我点开一看,发现推出了新功能: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包括全部、最近半年、最近三天。后来我在公众号上看到了多篇关于这次微信功能更新的热议。热议的核心观点大致是,与其被好友设置为“朋友圈三天可见”,倒不如直接对方,如同江湖中不再相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成为许多人习惯的方式。新加好友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点开对方的朋友圈,以此了解对方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与其通过言语试探,不如直接翻看朋友圈,更能快速直观地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微信此次的新功能虽然为一部分人提供了自我保护的空间,但更多的反馈是,朋友圈仅显示三天,等于拒绝了他人了解你的途径。

全面展示生活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安,而只展示部分朋友圈信息则既能保护隐私,又能让他人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你。这就好像一个开关,你可以选择何时打开或关闭。有些人在网上表示,对于陌生人,还能看到十条信息呢,而作为我的好友,却只能看到?这还不如不加好友呢。

那天我与下属出差途中,他提到添加对方负责人微信时忘了设置分组。我笑着说,为何还要分组呢?你的朋友圈看起来很干净啊。他有些无奈地说,现在加微信好友基本上都要分组,不只是他这样,其他人也都这么做。当下这已成为一种社交习惯。

我问:“如果别人将你设置为短期可见,你不会觉得不舒服吗?”他思索后回答:“一开始是有点别扭,但慢慢觉得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对于那些只限于工作交往的人,没必要开放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们随后就此展开了讨论。

-02-

同事又问我对此的看法。我想了想并未发现大多数人真正关注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其实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在意的,因为每个人对朋友圈的理解肯定不同。有人把朋友圈当作接触社会的界面,展示生活侧面并以此为交流点;而有人则将其视为私人日记本,发泄情绪、记录心情为主。对于后者提前设置三天可见的行为我完全理解。

这个朋友圈三天可见实际上是社交需求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冲突产物。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每个人可能需要两个甚至更多的朋友圈来区分工作和生活信息。这样一来就不会产生尴尬和焦虑不必考虑每条信息的接收对象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当然微信本身就提供了分组功能利用好这一功能规划自己的朋友圈也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职场人士你的朋友圈需要包含一些工作相关的信息如你的工作状态、心得体会以及产品介绍等。例如销售人员在朋友圈发布产品的优点和好处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这部分信息并不需要让亲戚朋友知道。同时一些职场新人可能会利用朋友圈来博取好感这也是一种策略但更看重的是员工自身的能力而非朋友圈中的表现。

另一方面你需要一个朋友圈留给家人朋友和自己那里可以看到真实的你。你可以发不想起床的星期一、难过的星期五、失眠的夜晚……在那个朋友圈里你可以多愁善感甚至“矫情”。

我认为在朋友圈这个问题上不应该对谁都设置三天可见。这就像大家一起去KTV唱歌如果你不参与进来一定会让人觉得你不真诚。要么完全参与进来要么就不玩这个游戏不要给人一种戒备感。其实朋友圈显示三天和彻底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都是把对方排斥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只是前者给人的感觉稍微好一些。对于亲密的人来说展示三天的朋友圈也是一种伤害。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朋友圈三天可见”的浪潮下许多年轻人都纷纷效仿一段时间后又解除了限制恢复全部可见。

-03-

当我向一位年轻人询问这样做的原因时他告诉我最初设置三天可见只是为了增加神秘感然而他很快就发现没有人再关注他的朋友圈了。在饭局上司机有意无意地提到客户觉得他不真诚——人家想透过朋友圈了解他却看到了“三天可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多面性年轻时尤其难以处理这种多面性这时使用两个朋友圈也未尝不可但随着成长你与自己达成和解时就不需再分你我那时你的每一面都会越来越统一你可以毫无顾虑地展现自己给所有人看到你会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