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商品算成本吗


库存,作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指的是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经过验收入库,符合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按合同规定送交订货单位或对外销售的产品及商品。简而言之,库存是未来可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闲置商品。

库存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它可以防止生产中断、稳定作用、节省订货费用并改善服务质量。库存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过多的库存会产生高昂的存储成本,而库存不足则会影响日常业务运作。企业需关注如何有效管理库存,避免成本过高。

为了更好地降库存,首先要深入理解库存的根源。根据其功能和产生原因,库存可分为三类,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第一类:周转库存

周转库存是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它存在于从供应商到公司生产线,再到销售渠道的整个过程中。例如,生产周期为4周,则生产线上会存在4周的过程库存;运输周期为2周,则会有2周的在途库存。要降低周转库存,关键在于缩短周转周期。采取产品标准化、工艺设计优化以及精益生产等措施,都是为了缩短周转周期。

第二类: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用于应对不确定因素,如需求波动、补货延误和质量问题等。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安全库存产生的根源。要降低安全库存,需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通过产品标准化增加规模效益,降低需求和供应的不稳定性;提高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降低供应端的不确定性。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安全库存。

第三类:多余库存

多余库存既不支持正常运转,也不是为了应对不确定因素。它可能是由于订单取消、设计变更、预测失败等原因造成的。要控制多余库存,需从行为入手,例如促进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提高协同计划的效率和预测的准确性。提高决策水平和推动供应链的透明度也是防止多余库存的有效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库存,企业需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周转库存,应通过缩短周转周期来降低;对于安全库存,需减少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多余库存,则需从行为和计划层面进行改善。在具体操作中,企业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动“6周计划”来缩短供应商的交货期,全面优化生产、调试和安装周期,以及优化流程和系统来缩短信息周转周期等。

库存管理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理解库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库存,避免成本过高并确保业务的顺畅运行。

案例分析

以一家大型设备制造商为例,该企业面临交期长和周转库存高的问题。通过实施“6周计划”来压缩供应商交货期、优化生产流程和引入精益生产等措施后,该企业的周转库存得到了有效降低。该企业还通过加强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来控制安全库存。

对于多余库存问题,该企业从改善计划开始着手控制。强化计划职能、提高预测准确度以及更好地管理需求都是减少多余库存的关键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持续改进,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其库存并确保业务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