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定律


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旅程中,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学习理论这一章节时,许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复习起来有些吃力。尤其对于那些初涉此领域的学习者来说,由于涉及到众多心理学家的理论,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梳理这些心理学人物及其相关理论,以增强我们知识体系的逻辑准确性。今天,中公资深讲师李筱琛将为我们详细介绍行为代表人物之一的桑代克及其相关理论。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我们教师类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备考者,我们需要掌握他的迷笼实验,理解并牢记他的理论名称——尝试错误说。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说到桑代克的实验,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就是猫的迷笼实验。有些同学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桑代克选择用动物而不是人类来进行学习行为的研究呢?这背后其实有着丰富的科研历程。桑代克最初在卫斯理大学学习时并未接触心理学,后来受到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的启发,逐渐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研究从动物开始,逐渐扩展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行为。

关于猫的迷笼实验,其实过程并不复杂。桑代克将饥饿的猫放入一个笼子里,笼外有食物但笼门紧闭。猫需要通过抓绳或按按钮等方式才能打开笼门,获取食物。在实验初期,猫会惊慌失措,盲目尝试各种方法。经过多次尝试后,它们会逐渐找到打开笼门的方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一实验为我们揭示了学习的本质——一个不断尝试和修正的过程。

基于自己的实验观察,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说或试误说。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修正错误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学习才能真正发生。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重要的学习定律:准备率、练习率和反馈率。这些定律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准备率提醒我们,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要关注学习者的生理与心理状况,确保他们在身心上都有充分的准备。练习率则强调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加强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反馈率则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后需要知道自己的结果,以便纠正偏差,加强学习。

复习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时,我们需要掌握其核心观点和学习定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善于运用这些理论,使教学更加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其更加清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