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三大原则


在这三届全国批判性思维与基础教育探究式学习研修班上,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王天红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融入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体会。此前,他主要依赖经验进行教学,但接触批判性思维后,他的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王天红提到,批判性思维为他提供了一个理性的支点,让他能够撬动课堂教学,深入理解并实践“理解—思考—超越”的教学理念。自此,他的教学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单纯依赖经验走向理性思考。

此次研修班由大学出版社主办,其中,仲海霞博士通过问题讨论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向与会者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技能与方法。来自北京市八一学校、第十九中学等学校的教师们展示了批判性思维在多学科探究式学习中的实际应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四方面。其中,如何让“思维发展与提升”真正落地是许多教师面临的教学难点。王天红以实例阐述了他的三种解决方法:开设选修课、深入阅读单篇文章以及整本书的阅读与写作。这些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时脱离文本、思维简单化的弊端,促进学生全面、客观地思考问题,形成独特的评价。

关于语文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结合点,北京市八一学校的陈魏俊老师认为,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教学旨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并巧妙地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教学设计和活动之中。他提出了一条实现批判性思维在场的阅读教学基本途径,包括忠实性地读懂文本,批判性地发现问题以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