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多少年后消失
现今,手机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仿佛与手机“共生”已成为许多人的日常。近期有自媒体预测,智能手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失去宠爱,甚至可能在5年后消失。
对于这样的预测,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探求真相。
手机地位或逐步边缘化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副教授闫怀志表示,智能手机实质上是智能化电脑的微缩版,其便捷小巧的形态兼具了传统手机和掌上电脑的功能。在他看来,智能手机作为个人用户的另一个中心计算平台,与计算机共同成就了互联网的两个鼎盛时期。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计算硬件将无处不在,对智能手机的霸主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闫教授进一步指出,智能手机是否会消失,取决于其能否满足未来的需求。人们对通信、处理信息等需求不会消失,而且还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增强。这些需求将需要特定的计算平台来满足,只是这个平台可能不再只是智能手机的形式。智能手机若要肩负起未来的计算平台使命,就必须不断迭代更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北京乐搏世纪股权投资中心的总裁杨宁在接受采访时提出,智能手机的“消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消亡,而是其主流地位会逐渐被边缘化。他认为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超过5年的时间。与此通信行业的专家也指出,虽然无法确定智能手机消失的准确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智能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许多物品将替代智能手机的部分功能。
万物皆可实现智能化
互联网时代的主流终端是计算机,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智能手机。展望未来智能互联网时代,各种生活用品如路灯、电视机、空调等都可能成为智能化的终端。专家指出,未来所有终端设备智能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如果智能芯片的价格能够降低,智能化成本能够大幅度下降,那么为何不让所有东西都智能化呢?
智能化的全面实现意味着全新的交互体验。下一代智能平台将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机交互模式。专家们认为,短期内可能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取代需要屏幕的设备,构建出模拟真实场景的交互体验。随着智能化进一步发展,人们甚至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官进行交互,将虚拟现实和真实世界无缝融合。虽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它或许就是未来的现实。
底层技术支撑是关键
除了硬件设施如计算、存储等便捷化的设备外,更高算力的系统支持也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都需要进一步的更新迭代。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芯片,深度学习算法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人类已经开始憧憬这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