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区别
《农经》特约评论员徐春晖与您探讨:智慧农业如何成为现代化农业的“核心驱动力”?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轻点手机,便能实时查看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深山中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在线平台,直达千家万户;土地管理规划借助导航定位和大数据,变得井井有条。这一切,都是智慧农业带来的变革。
智慧农业,不仅是生产方式的革新,更是农业领域的全方位升级。它将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引入农业,让农业变得“聪明”起来。在一台智能化控制柜的操控下,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只需一两人管理,作物生长的环境参数精确到秒。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传统农业无法比拟。
业内专家对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深入解析。从种植、养殖到食品安全,智慧农业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营销方式,构建农产品溯源系统,提高生产管理的效能。而在智慧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上,通过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链接机制、采取“公司+农业园区+市场”的形式以及“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我们或许能在田间看到全自动化的机器人。
山东省已经明确提出到2022年,将初步建立涵盖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开展特色农业智慧小镇、区域性现代农业智慧物流基地以及农产品智慧批发市场等举措,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的普及和发展。这不仅彰显了智慧农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智慧农业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