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树人心理测试最详细解析
开篇有感:
在接过第一期的“房树人”作品并交到飞飞手中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分析房树人是一项技术性和挑战性并存的工作。在此,感谢飞飞老师以及将作品交给我们的每一位参与者。希望通过对这幅画面的解读,我们能够触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那些对解读作品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你们通过后台联系我们,分享你们的感受。
问答主持人
飞飞,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儿童心理治疗师、HTP测评分析师张涵诗,同时还是【房树人投射技术】进阶督导组的成员。她对HTP投射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以敏感而宽厚、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带领大家解读画作中的故事。
本次接受解读的作品来自一位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画作中的多处文字标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些文字表达了画者对画面细节的细心关注,但这也暗示着他在创作过程中多次打断自己的无意识流动。
在房树人测试中,每个人的房子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常见的画法是画出家的温暖感觉,如带有小院和炊烟的描绘。这位男生的房子被画得四四方方,缺乏家的温馨感。树的部分也没有展现出活跃的状态,树冠被画在了纸张的边缘之外。人物的表达则直接给出了一个背影,这些部分共同导致了画面情感的缺失。
这些特征让我想到了精神分析中的一个概念——“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我们将自己与不愉快或痛苦的情状况隔离开来,避免真实情感的接触和由此引发的焦虑与不安。
虽然这种隔离机制有助于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冷静应对挑战,但它也可能影响到亲密关系的建立。例如,“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这两个赞美夫妻关系的成语,实际上在表达中更强调了礼仪而非真实的情感交流。
“情感隔离”也有其保护作用。在哀伤疗愈的过程中,仪式和程序帮助我们逐渐接受事实,避免情感失控。“情感隔离”并非全然消极,它在我们面对痛苦时起到了缓冲作用。
在分析这幅画作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人物旁边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微笑表情。这让我想到了童话人物彼得·潘的故事。尽管彼得·潘拥有令人向往的梦幻岛和无拘无束的生活,但他最终还是要面对成长的现实。
在这幅作品中,画者虽然试图通过画房子的方式弱化情感的表达,但在窗户和树干上的细节处理中仍表现出他对真实情感的渴望。这让我相信这是一个渴望成长和体验真实情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