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盛行的原因
在全球竹子产业中,我国可谓是独占鳌头。从竹子的种类、种植面积到蓄养数量,再到竹产品的产量和加工技艺水平,我们的竹产业规模无可比拟。不仅如此,我国在竹子领域的专利授权和论文发表数量也占据了全球总数的七成以上。我国颁布的竹标准数量更是远超世界其他。
尽管我国在竹产业方面有着如此显著的成就,但在国际贸易中,竹资源相对匮乏的欧美发达却仍然掌握着主导权。令人费解的是,这些的法规往往将竹子及其制品视为木制品对待,并对其执行相应的法规要求。例如,欧美强制要求对进口木制品进行FSC认证,这无疑是一种绿色贸易壁垒。
除了FSC认证外,的《原产国标签法》、REACH法规等也对进口木制品提出了诸多要求。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环保标签绿色规则愈发严格。欧美在采购方面要求商品生产过程必须符合要求,并采取“贸易鼓励安排”来鼓励出口商品符合贸易规则。
与此以产品碳足迹为核心的“碳壁垒”正逐渐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计算碳足迹、发展碳标签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我国竹材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意识普遍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