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鱼具店利润怎么样
1.4亿的钓鱼爱好者,有望催生“钓鱼第一股”。
进入11月中旬,钓鱼装备制造商乐欣户外国际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若顺利,该公司将成为钓鱼行业首家在资本市场亮相的上市公司。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乐欣户外是全球最大的钓鱼装备制造商,市场份额达到20.4%,特别是在市场上,其份额更是高达25.4%。
乐欣户外的招股书显示,其近几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自2022财年起至2024财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08、6.22和5.12,净利润也分别为1.01、0.79和0.62。整个钓鱼装备市场只是冰山一角,整个渔具市场的潜力更为巨大。据钓鱼协会统计,国内钓鱼人群已达1.4亿人。
尽管钓鱼市场蓬展,但渔具店的生意却日渐冷清。这可能是由于市场的快速发展与行业的规范化程度不匹配所导致的。尽管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234增长至2023年的318,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452,但产业链上下游的玩家并未能一起赚得盆满钵满。线下渔具店生意分散且微利,不少店铺甚至面临亏损倒闭的困境。
钓鱼运动正在逐渐成为全民生活方式之一,尤其受到年轻的喜爱。年轻化的趋势在钓鱼人群益明显,年龄层次不断下探。据统计,18岁以下的钓鱼爱好者占了一定比例,而女性钓友的比例也在逐渐增长。
钓鱼运动给人们带来的放松和解压效果是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门槛不高,投入预算丰俭由人,既可以烧钱氪金拼装备,也可以简单投入享受钓鱼的乐趣。这也导致了一句行业内的流行语:“钓鱼穷三年,文玩毁一生。”虽然玩笑的成分居多,但也反映了钓鱼运动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钓鱼行业中也存在一些隐形的鄙视链。位于鄙视链底端的传统钓法,而位于顶端的海钓因为其风险、难度和氪金预算而备受追捧。海钓的门槛不仅体现在价格上,还体现在技术和装备的要求上。比如,三亚的海钓因为海浪过高而暂停服务,即使价格高昂,依然有公司团建或个人选择包船海钓。
尽管钓鱼市场看似繁荣,但渔具店的生存状况却并不乐观。商品毛利下降,线上冲击和品牌内卷加剧,都对线下渔具店构成威胁。许多渔具店主反映生意难做,有的甚至考虑将门店转让。线上渔具商品价格战激烈,一些商家通过降低品质来降低成本,从而以极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这导致一些品牌在线上销售的价格比线下进货价还低。
虽然有个别钓鱼类账号在社交媒体上取得了成功,如邓刚的账号“天元邓刚”,但其影响力难以复制。大多数钓鱼博主面临涨粉难、变现方式有限的困境。即使拥有大量粉丝,也主要以接广告商单为主,难以像邓刚那样通过挂橱窗商品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