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土豆的优美段落


东北的夏日记忆:掰苞米与寻找归途

东北的七月,阳光灼热如火,雨水的频繁拜访却无法带来应有的凉爽。市郊的田野上,大片成熟的玉米绿衣金穗,仿佛是大地的渴望破土而出。

在古老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玉蜀黍,也就是玉米,自西方引入,味甘性平,有调和脾胃、开胃进食的功效。到了东北的夏天,玉米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无论是搭配高粱米饭、土豆茄子酱还是作为甜品食用,玉米都是消暑开胃的首选。东北人习惯称之为苞米,收割的动作被生动地称为“掰苞米”。每一次用力向下,随着清脆的断裂声,苞米脱离秆子,干净利落。

回想起八年前的一次经历,我仍然历历在目。那时,父亲在乡下的荒地上种植了一片苞米。每逢周末,他都会带着草帽和手套,照料这片土地上的希望。母亲虽常责备他“没事找受”,但看着翠绿的苞米在风中翻涌如波浪,又忍不住赞叹。

随着七月的到来,父亲知道是时候收割这片金黄的苞米了。收割前,他打算先掰一些送给亲戚朋友尝鲜。一个闷热的午后,我和父亲来到苞米地。我留在车上等待,而父亲则穿上草帽、手套,拿上镰刀和大筐进入苞米林。

一小时后,未见父亲归来,我开始焦躁不安。不顾父亲的叮嘱,我冒险侧身苞米地。在这片密集的苞米林中穿行并不容易,锋利的叶片和密布的小刺不断考验着我的身体。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否则就可能受伤。小心翼翼地前行,我专注于挑选饱满的苞米粒。不知不觉间黄昏降临,我沉浸在这份丰收的喜悦中却迷失了方向。

四周只有密集的苞米秆和叶片编织的混乱网,我陷入了困境。就在我焦急时,父亲的呼喊传来:“儿子!你在哪?”我回应后,父亲指引霞光走去。他告诉我:“只要跟着霞光走,一定能走出去。”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勇气朝着霞光跋涉。尽管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始终相信父亲的话。终于当我翻过一个土坡后看到了父亲的身影浸在霞彩中。我们相遇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晚饭时,一家人品尝着新鲜的苞米香美味甜。我与父亲保守了一个秘密关于我在苞米地里走出了一条对角线走出最远的路径的秘密。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博尔赫斯的诗句:“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我收获了不仅仅是玉米还有亲情、勇气和生活的智慧。辽宁创作者译墨记录下的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人生中的宝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