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认真听课但是不入脑子
众多家长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疑虑:我们家的孩子似乎很难专注于学习,一坐就是十分钟都觉得坐不住,却在游戏和电视前异常专注。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吗?
这一观点究竟是否准确?为何孩子们在面对电视、手机和游戏时能如此专注,而一旦到了学习、考试等场合就容易心神不宁?为了解答家长们的疑惑并寻求改善之道,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两种注意力类型。
“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详解
主动注意,也称为随意注意或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方式。
比如,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课和做作业,他们必须全身心投入,专注于目标,这是依赖意志力和主动的注意。家长要明确引导并锻炼孩子培养这种主动的注意力。
被动注意,则是无需刻意关注或没有预定目标的注意方式。
比如,电视广告、色彩鲜明的图片、引人入胜的动画和游戏等,它们通常不需要孩子刻意去注意,却能轻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些元素往往通过新奇和变化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其中。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注意”呢?关键在于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四种品质。
第一:注意力的稳定性
这是指一个人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专注。例如,孩子在上课时若经常走神,则会影响学习效果。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进行一些听觉训练游戏,如听数字并听到指定数字时做出反应等,以延长孩子的专注时间。
第二:注意力的广度
这指的是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晰把握的对象数量。
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到户外活动、看更广泛的区域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广度;与孩子交流时可以尝试使用更长的句子来锻炼孩子接收信息的能力。
第三:注意力的分配
这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力分配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
例如,孩子在上课时既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边做家务边听英语、边散步边阅读等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分配能力。
第四:注意力的转移
这涉及到根据新的任务要求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比如,孩子需要从一科课程的学习迅速转移到另一科。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经常进行任务切换、做视觉和听觉交错的训练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转移能力。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基石。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及早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若想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水平,家长需提高自己陪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