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洛伦兹2024收入


解析洛伦兹力的奥秘

学过物理的朋友们都了解,洛伦兹力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移动时产生的一种作用力。这一力是由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在其实验中首次发现,并由公式F=QVB来描述(其中F代表洛伦兹力的大小,Q代表粒子电荷的电量,V代表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B代表磁场强度)。虽然有了这个公式,似乎问题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真的是这样吗?

以洛伦兹力为例,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公式轻松计算出带电粒子在进入磁场后的偏转力大小,但公式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洛伦兹力。在当今的科学界,公式往往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但我们应该明白,公式只是现象的表述,而内在原因是本质。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先了解其本质,再推导公式。

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时,会发现许多公式在未完全理解其本质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就像在医学中,如果不深入研究疾病形成的内在原因,只根据表面症状进行治疗,如仅凭疼痛就使用止痛,或仅凭高血压就使用降压,而不去探究其根本原因,那么问题可能会暂时得到缓解,但副作用和新的问题可能会随之出现。

图解:图中展示了正电荷α粒子、中性γ粒子以及负电荷β粒子穿过磁场时的偏转轨迹。其中,α粒子向左偏转,γ粒子不偏转,而β粒子则向右偏转。

九十年代初,三联书店出版的《工业化学》一书中,介绍了高温等离子电解槽。当水在高压下加热至一千八百多度时,会变成氢与氧的等离子体。当这些带电粒子喷向磁场时,它们会在磁力的作用下发生偏移。

带电粒子在通过磁场时会产生偏移现象,而中性粒子则不会。这种偏移规律可以通过左手定则来判断。这些带电粒子为什么会发生偏移呢?这需要我们从更深入的角度来理解。

图解:图中描绘了带电粒子在垂直于其运动方向上产生的环形磁场。正电荷粒子的环形磁场顺时针方向旋转,而负电荷粒子的环形磁场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正电荷粒子进入磁场时,由于环形磁力线与磁场磁力线方向相反和相同的关系,导致粒子受到推拉作用而向左偏移。负电荷粒子的偏转方向则相反。对于中性粒子来说,由于其同时受到两个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而平衡,所以其运动方向不会发生偏转。

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所产生的环形磁场不仅可以解释洛伦兹力的产生原理外,还可以用来解释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

不论是带电粒子还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移动方向都可以通过左手定则进行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至关重要。实际上,洛伦兹力和安倍力都可以从本质上归结为同一种力的表现。

以上所述的内容创作于1996年至2024年间。

原著: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