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问题
中公事业单位为了帮生备考事业单位考试,特别带来了经济知识讲解——《何为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学方面的题目是常考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
外部性这一概念又被称为外部影响,主要是指某个个体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或企业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从定义上来看,外部性包括两个方面:受益和受损。我们将外部性划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的是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整个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需支付费用;而负外部性则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给其他人或社会带来损害,但造成这种损害的主体却没有为此承担相应的成本。
那么,外部性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社会偏离最有效的生产状态,影响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具体来说,正外部性所带来的好处往往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导致社会的边际成本低于私人的边际成本。具有正外部性的物品供给可能不足,因为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同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以某人注射传染病为例,这种行为不仅对他自己有益,对他周围的人也有一定好处,减少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精美的写字楼也是一个例子,它的美观造型不仅为日常办公提供良好环境,也为周边的人们带来视觉享受。
相反,负外部性则是对外带来的损害无法进行补偿。在存在负外部性的经济情况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可能会超过社会的最优数量,导致具有负外部性的物品供应过多。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而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以晚上搞聚会为例,聚会产生的噪音可能会影响邻居的休息,给他们带来困扰。再比如工厂在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并损害健康,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负外部性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