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资产总额在哪个表


指标定义

在金三税务KPI体系中,第六项为总资产利润率,也常被称为总资产收益率。英文对应为Return on Total Assets,缩写为ROTA。此术语在翻译中并无特别区分,但常与BEP(两平点分析、盈亏平衡点、保本点)等概念混淆。但在专业上,两者有着明确的区分。

总资产利润率定义为: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获得盈利的重要指标。

公式表示

总资产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 `总资产利润率 = (利润总额 ÷ 平均资产总额)× 100%`

2. `平均资产总额 = (年初资产总额 + 年末资产总额)÷ 2`

其中,“净利润”取自利润表,“平均资产”取自资产负债表。需要注意的是,期初资产总额应与上期期末资产总额相等,这是企业上传财务报表时的重要规则。

指标意义

总资产利润率分析的重要性体现在:

(1)该指标综现了资产运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2)在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总资产利润率可用来分析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而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3)总资产利润率还是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金三KPI评估逻辑

在金三系统中,对总资产利润率的评估逻辑如下所述:

- 利润率超过3%的,得分为满分“100分”;

- 利润率低于0%的,得分为“0”分;

- 其他情况则按比例计算得分,计算公式为“100÷0.03×总资产利润率”。

虽然此评估逻辑看似合理,但在与其他如总资产周转次数等指标对比时,仍会显现出一些问题。如当总资产周转次数及利润表净利率在不同情况下变化时,KPI得分的差异会体现企业的不同运营策略及利润结构。

样本情况分析

以某市金三风险分析表为例,全市3302家样本企业中,资产利润率大于3%的企业占28.86%,亏损的企业占37.58%,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企业占33.56%。这一数据分布情况直观地反映了全市企业的盈利状况。

实务上的应用问题及解析

关于总资产收益率的核算,有学者提出若排除利息因素,则称为总资产利润率。这主要是从利润与资产总额的对比关系来整体反映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其核算公式如下:

1. `税前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为总资产收益率;

2. `(税前净利润+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则为调整后的总资产利润率;

3. 平均资产总额的计算方式不变。

这种核算方式更多偏向于“管理会计”或企业内部检讨,外部审计多数不会采用此方法。采用此核算方式的企业多为上市公司或跨国企业,主要为了评估举债与发行新股的效益。发行新股虽对利润表有积极影响,但过多的股份发行会对EPS(每股盈余)造成巨大压力。这也是一些境外上市公司选择“减资”或“调整资本结构”的原因之一。

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