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员工的经典案例


在浙江省杭州市,一段温情的旅程在地铁杭发厂站和新街站间上演。范家乐,一个高二学生,虽然因脑瘫行动不便,但他的日常出行却因一群特殊的“伙伴”而变得轻松许多。

每当下午的钟声响起,范家乐拄着助行器,稳健地走向地铁杭发厂站的。乘坐直梯进站后,他再不慌不忙地前行至售票窗口。这时,一位热情的地铁工作人员已早早地等在他身边,为他提供温暖的帮助。

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范家乐顺利通过闸机,抵达站台。不久,地铁列车进站,工作人员引导他登上车厢,并提前通知下一站的同事做好准备。建设三路站作为他乘车途中的换乘站,距离对他来说虽然稍显遥远,但在地铁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总能顺利地完成换乘。

车门开启之际,早已有工作人员带着轮椅在站台等候。范家乐下车后,工作人员推着他走向换乘站台,而在新街站终点,同样有工作人员和轮椅等待着他。这样的爱心接力服务,为特殊人群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杭州地铁近年来推出的爱心接力服务计划不仅是一项措施,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每当工作人员遇到行动不便或残障乘客时,他们都会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引导服务,并准备轮椅或铺设斜坡板协助乘客上下车。

一年多前的一个普通日子里,范家乐独自乘坐地铁时,因助行器发出的声响引起了地铁工作人员的注意。此后,这样的帮助与陪伴便成了范家乐日常出行的一部分。

对于脑瘫少年范家乐而言,乘地铁虽是小事,却充满了挑战。然而杭州地铁工作人员的陪伴让这段旅程充满温暖,也在他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据记者了解,范家乐过去主要依靠父亲的接送上下学。为了锻炼他独立生活的能力,父亲开始带他乘坐地铁,并逐渐让他独自往返。

范家乐的父亲范士国曾表示担心但不放心的态度变化时透露了他们的尝试和期待:“我们一开始确实担心但看他一步步稳定下来也放心了。我们要试着让他学会独立面对生活。”

尽管从学校走到地铁站的路程只有六七百米,但范家乐需要花费25分钟的时间。然而他却笑着说:“不冷(指身体不感到寒冷),我消耗能量大。”夏天时甚至可能因过度行走而满身大汗。

除了身体上的挑战外,范家乐还需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尝试与努力他逐渐适应了这一切并开始期待更多。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范家乐已经能够独自乘坐地铁不再害怕未知的挑战了。

他的梦想是考上大学走更远的路看更大的世界。

范家乐表示:“未来上大学时我会跨越更大的区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对我来说是无比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