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尽管当前工资水平相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升,为何仍有不少人觉得钱不够花呢?实际上,这一现象与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息息相关。回想过去,一根冰棍仅售一分钱,而现今,恐怕一块钱也难以购买到一根。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购买力逐渐减弱,简而言之,钱越来越不值钱。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通货膨胀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术语。一般而言,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经济中存在3%至5%的通货膨胀是健康的。凯恩斯也认同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

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当时工业等实体经济发展良好,市场产品供应充足,但市场需求不足,即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宽松的货币,即适当的通货膨胀,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切都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而言的。如果通货膨胀严重,将会带来极为可怕的后果。

历史上,有些由于无限期地印钞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津巴布韦和一战后的德国为例。津巴布韦因大量印钞而遭受高通货膨胀的困扰,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严重。而德国在战后也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当时协约国向德国要求巨额赔款,德国通过发行大量货币来提高赔款,引发严重通胀,连基本生活物资都变得极为昂贵。

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下,现金变得毫无价值,连房子和黄金等传统观念中的保值物品也失去抵御通胀的能力。历史告诉我们,在通胀的压力下,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食物是生活的必需品,是真正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