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五种性格
孩子懂事听话,固然值得欣喜。若孩子时刻依赖他人的脸色,为他人而失去了自我,长大后可能会习惯性地讨好伤害自己的人。在社交场合中,《奇葩》的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希望被每个人喜欢,逐渐变得隐藏真实自我,即使被骂也不敢反击,面对网友的谩骂还会耐心解释,不想变得与他们一样丑陋。她失去了原则,无论对错都表现出讨好的状态,导致自我怀疑。心理学家称之为“讨好型人格”,在英美心理学家的著作中被称为“症”、“圣母型人格”、“拖累症”。类似的情况在许多“老好人”身上也有体现。
小雨便是朋友圈里的一个公认“老好人”,性格好、说话客气,对每个人都恭恭敬敬。她的大学生活和工作经历充满了卑微和无奈:舍友让她代劳却从不感谢,同事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她的付出,男朋友更是对她恶语相向。父母还剥削她的微薄工资买房,不顾及她的生活境况。即便如此,小雨仍选择卑微应对,从未反抗或拒绝。其实像小雨这样性格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她们在童年时期所处的家庭环境往往严格缺乏关爱。正如宋庆龄所说,孩子的性格深受家庭、父母影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大多在3-12岁形成,因此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