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青少年模式有哪些限制


孩子眼中的“青少年模式”并不吸引人

赵先生尝试为孩子开启手机“青少年模式”,却发现儿子很快就了密码。赵先生疑惑地发现,一些孩子甚至能找到绕过系统限制的方法。邓女士的儿子直言不讳地说,“青少年模式”对他们来说“特别没意思”。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庞大,但针对未成年人的“青少年模式”使用率却不尽人意。很多青少年反映,开启“青少年模式”后,他们能观看的内容变得有限,只剩下一些幼稚的动画视频。像B站、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设置的“青少年模式”,尽管有所限制,但退出模式所需的密码相对简单,让孩子们容易绕过限制。甚至百度的一些模式,退出都不需要密码,这无疑增加了孩子不当使用网络的风险。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许多短视频和游戏平台建立了“青少年模式”和防沉迷系统,但实际使用率并不高。这也反映出孩子们对于现有模式的真实感受——缺乏吸引力。一些家长表示,他们并非完全反对孩子接触网络,只是希望网络环境能够干净,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专家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青少年模式”应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而研究员则建议,现有的“”制度应该转变为“”制度,将不适合孩子的内容在外。她还强调,建立“未成年人模式”应成为一个强制标准,并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加强特色保护。在内容上,必须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细分,并邀请多方专家共同参与分类。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安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