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管理规章制度
施工单位现场管理规范
1. 现场安全与管理机构设置
施工单位应在现场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工地的安全生产工作,并确保设立专职安全员。安全质量管理的目标需具体分解,并制定出详细的监督检查、考核奖罚规定。
2. 安全教育培训与奖惩制度
为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类型、对象、时间和内容,并形成具体的文件实施。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清单,包括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实施安全质量奖惩,将安全质量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明确责任、目标和措施,并量化考核和奖罚规定。
3. 安全质量检查与整改
进行现场自查和上级管理层的抽查,检查类型包括日常、定期和专业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需签发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必要时需停工整改。
4. 人员资格与特种作业管理
关键岗位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施工现场应设立专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
5. 材料与设备管理
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对材料进行试验并按时提交报告。建立设备台账,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对材料和设备的验收、管理要求和工作程序需做出规定。
6. 技术交底与施工设计
技术负责人应技术交底,确保各级人员对施工方案有深入的理解。所有技术交底除口头外,还需有书面记录,并履行签名手续。针对危险性大的施工项目,应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建立专家论证制度。
7. 成品保护与基础技术资料管理
制定成品保护规定,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施工设备等进行保护。建立技术资料管理规定,明确资料分级管理范围和管理要求。
8. 文明施工与场区管理
实施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建立文明施工告示制度、文明施工考评制度。施工现场应建立标志标牌制度,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做出具体规定。
9.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对施工机具控制、施工用电控制、安全防火、施工现场消防管理、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控制施、意外情况的处理、现场防盗等制定措施,并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网络。特别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动火管理,确保“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得到落实。
10. 生活卫生与环境保护
员工宿舍、食堂等需纳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生活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就餐卫生和安全。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并符合当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
11. 劳务人员管理
使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企业,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对进场务工人员实行实名制登记,并推进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劳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务必依法订立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其中包含劳动保护条件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