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生产费用


2025年,全球经济环境严峻,国内制造业内卷现象严重,出口市场面临关税压力,成本压力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降本增效,保持利润”成为了制造业的年度关键词。

近期与多位制造业的掌门人会面,发现“降本增效”的话题备受关注。每个企业在追求降本增效之前,首要任务是构建精细的核算体系。需要准确核算每个产品的标准成本以及实际生产每单的成本,明确哪些物料、哪些工序成本最高、浪费最严重,从而优先进行改善。

回想起我在之前两家民营企业的经历,成本估算往往依赖于老板和财务的估算,缺乏准确的财务核算。我花了近半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起公司的核算体系,才逐步揭示出影响成本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持续改善实现降本增效。

制造业核算的基石在于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流程的规范性。物料清单(BOM)必须准确,如有问题需要优化建BOM的流程。工艺路线要明确每个产品的工序、标准产能和人力需求。从销售订单到生产排程、领料、入库的EPP流程也要清晰。费用管理的分摊要清楚,归属到具体部门或按照设定的分摊原则进行分摊。

我曾在工厂运营中负责提升人时有效利用率。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每天的损失工时,逐项改善,最终实现了效率的提升。只有通过建立完整的核算体系,深入数据分析,发现差异和问题,并针对问题和浪费进行优化改善,才能实现持续的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