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鱼一亩塘放多少苗


鳜鱼,又称桂花鱼,是一种肉食性底栖凶猛鱼类。其肉质、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血等功效,尤其适合气血虚弱体质的人群食用。

鳜鱼的养殖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南方江河湖泊。由于其营掠性摄食方式,主要捕食小型鱼类及虾类,天然产量相当高。以下是关于鳜鱼人工繁育技术的一些总结,供养殖户朋友们参考。

人工繁育技巧

鳜鱼种类繁多,但人工养殖中常选翘嘴鳜和大眼鳜。鳜鱼性成熟较早,一般雄鱼一冬龄即可成熟,雌鱼则需两冬龄。其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一般在2.7万至21.3万粒之间。

人工繁殖时,可选择健康无伤的亲鱼进行专池饲养,喂以野杂鱼或商品饲料鱼,进行人工催产。其卵为半漂流性,可在环道中孵化,水温21℃至24℃时,约72小时即可孵化出初孵仔鱼。采用人工授精方法也可获得较多的鱼苗。

日常饲喂方式

鳜鱼有弱肉强食的习性,缺乏饲料时会互相残食。苗种培育宜用水泥池,面积适中,要求水质清新、微流。要附设小型饲料鱼苗培育池,以保证活饲料的供应。在饲料鱼充足的情况下,鱼苗经10天至15天的饲养,可育成夏花鱼种,然后转入成鱼养殖。

成鱼的饲养可单养或混养。单养时,池塘面积1亩左右,水质要求清新、微流,亩放3厘米左右夏花鳜鱼1000尾左右。混养时,可在成鱼塘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鳜鱼种,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小规格家鱼。

鳜鱼对饵料有较强的分辨能力,以活鱼虾为食。为使鳜鱼摄食营养均衡,应投喂多种饲料鱼。投喂饲料鱼要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及时投喂,避免投喂脱节引发肠胃病及其他病害。

日常管理要素

饲养池塘的水质对鳜鱼的生长和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水质过瘦会导致鳜鱼生长速度慢、病害多发;过肥则有机物多、耗氧因子多,水质易恶化。要保持水质中等肥度,透明度适中,水质清爽呈油绿色。

池水的溶氧应保持在每升4.5毫克以上,最低时段不低于3毫克。鳜鱼耗氧率高而耐低氧能力弱,因此应配备增氧设备以备应急使用。

提前防范疫病

鳜鱼的抗病力较弱、抗逆性较差。应提前预防病害发生,采取“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的原则。防病不单是物预防,而应从清塘消毒、种苗采购、饲料鱼物浸浴消毒、投喂、水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预防。

鳜鱼的饲养密度大、摄食量大、物多,尤其是在饲养中后期,应注意防止有害有毒物质的产生。应及时掌握鱼的摄食情况、饲料鱼的存量、水质变化及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施用物时应掌握准确浓度,避免过量用。定期改底、测水检查是否有虫等也是防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