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VS恒常性的例子
太极拳中的知觉运动与心理学解读
太极拳作为古老的武术,首次在《杨家老谱三十二目》中被提出为“知觉运动”,那么何为知觉呢?这是我们深入了解太极拳背后的深层含义所必须探索的问题。
知觉与感觉同属于心理学范畴,涉及到人脑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这一过程从感觉开始,经过知觉,再到记忆、思维、想象,最终形成认知。在探讨知觉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感觉是什么。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类,而内部感觉则涉及到机体、平衡和运动等方面。这些感觉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同一环境下,相同的感觉相互作用会导致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感觉后效。例如,长时间处于同一气味中,会渐渐适应并减少对气味的感知,这就是感觉适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相互影响、相互补偿和联觉。例如,在嘈杂环境中打太极时,噪音与运动感觉互相影响,难以入静。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它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物体知觉涉及到空间、时间和运动等方面,而社会知觉则是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关系的知觉和自我知觉。
对于太极拳中的“知觉运动”,可以理解为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身体的感知,对动作、力度、节奏等的综合把握。这一过程涉及到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多方面。例如,在推手时,需要通过多种感觉的补偿,来准确感知对方的动作和力度。
进一步说,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得我们在面对复杂环境时,能够优先区分出重要的信息,并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和理解当前的事物。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知觉的选择性帮助我们筛选出重要的动作和刺激;理解性使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招式和力度来应对;整体性让我们把动作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恒常性则保证我们在不同条件下都能保持动作的稳定性。
知觉和感觉之间存在基础、发展和相互作用的三层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而感觉则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