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方得始终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解读其深刻内涵

置身于河南大学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你无不被“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所深深触动。这八个字不仅仅是河南大学的校训,更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河南大学对师生品德和学术追求的崇高理想。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源于《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简洁而深刻的语句,清晰地阐述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其中,“明明德”告诫师生们要发扬光大的美德,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优良的品德;“新民”则意味着启迪人心,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将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广至他人,共同追求进步;“止于至善”则强调了修身育人必须追求完美的境界,坚定不移。

河南大学将这一理念作为校训,不仅是对古代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明确表达。它期望每一位师生不仅拥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情操,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为社会和做出贡献。

回望河南大学的历史,这所学校的校训始终激励着师生们不断前进。从最初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到如今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南大学一直坚守这一校训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领域里大放异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校训也凝聚着学校对每位师生的殷切期盼和崇高理想。它鼓励每一位河大人牢记使命,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为实现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