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安宁与三毛的文学之旅】

图为安宁博士。李爱平 摄

近日,在呼和浩特的中新网传来喜讯,安宁凭借其散文作品成为了第三届三毛散文奖的得主。该奖项不仅肯定了她的文学成就,更凸显了她在精神特质与生命气息上与三毛的相似之处。

在五天前的5月4日,安宁得知了自己获奖的消息,这令她倍感惊喜。与她一同获奖的还有国内文坛大咖韩少功等人。

安宁虽然已荣获包括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内蒙古索龙嘎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多项文学奖项,但这一次的三毛散文奖对她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5月7日的下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的专访时,这位青年作家表达了自己对三毛的敬仰之情。她认为,自己与三毛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的精神特质和生命气息。

安宁回忆道:“我小时候在校园里捡到一张废弃的报纸,上面写着三毛逝世的消息。那时我虽对三毛知之甚少,但那张黑白照片却深深吸引了我。”照片上那自由奔放又风情万种的脸庞,与漂亮无关,却饱含深情,仿佛能窥见灵魂的热烈舞蹈。

三毛真正走入安宁的生活是在她大学时期。大学期间,安宁全面阅读了三毛的作品,深刻理解了她短暂而浪漫的一生以及她那流浪生死的精神。

安宁出生在山东泰山脚下,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之后辗转来到内蒙古大学任教。她的散文集《迁徙记》为她赢得了这一奖项,也与三毛的流浪精神不谋而合。

三毛不仅给安宁带来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更在她的人生中创造了多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安宁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作家,更未曾想到会受到三毛的启示,一路向北,最终在内蒙古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扎根。

安宁从小便有写作的梦想。初中时,她的一篇作文被老师拿去投稿并获得了30元的稿费。从此以后,她的生活除了求学,就是在不同的城市定居、更换工作、转换专业。但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她始终持之以恒地写作。

2010年,安宁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并在这里安家,还拥有了一位会说蒙古语和汉语的女儿。她表示:“呼和浩特对我来说是幸运之城。”在这里,她陆续推出了《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等多部文学著作,并屡次获得各类文学奖项。

安宁认为,内蒙古这片土地给予了她生命的滋养,让她勇往直前地探索未知的生命旅程。这片土地既是粗砾的、空旷的、孤独的,又是深情的、富饶的、慈悲的。这与三毛给予她的灵魂滋养如此相似。事实上,这片土地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在她的新书《寂静人间》中,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广阔大地的鲜明印记。

安宁热爱这片广袤的土地,愿意为它永不停息地书写下去。正如三毛热爱她的撒哈拉沙漠并用文字成就了生命的传奇一样。安宁认为自己的生命也是不断迁徙的过程,生命的本质是流动的。她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的山川、河流、植物和过客都会融入她的生命中,并在回忆中散发出温润的光泽。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届三毛散文奖共有26位作家获奖,而安宁是唯一一位来自内蒙古的作家。这一奖项是以浙江定海籍作家三毛命名的散文类文学奖项,历届评选中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作家参与角逐。

安宁表示:“我愿做自然的孩子,赤诚、坦荡、洁净、谦卑。”她希望通过永不停息地行走与写作赋予短暂的生命以自由和尊严。”这正是她能够获得三毛散文奖的真正原因吧。